一、培育 “龙头马车”。合川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“三变”改革,探索“经营主体+基地+贫困户”发展模式和“租金+薪金+股金”利益联结机制,增强产业扶贫“造血功能。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队伍。在脱贫村培育专业大户65户、家庭农场18户、农民合作社13个,推行“合作社+家庭农场(农户)+贫困农户”“龙头企业+基地+合作社+贫困户”等带动模式,引导农业主体优先雇佣贫困户助贫增收,带动贫困农户参与特色种养业960户,雇佣贫困群众务工达2160人。二是培养好致富带头人队伍。在10个脱贫村培育致富带头人32名,创办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养殖场28个,带动14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业等方式脱贫致富,突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“头雁效应”。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“三变”改革。投入3021万元财政资金,实施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项目63个,覆盖全区57个村,建立完善资产收益扶贫制度保障,贫困户以农房、土地、林地经营权等入股参与合作社,通过“保底分红”、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务工等政策,增加租金、股金和薪金收入。
二、强化 “技能马车”。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合川区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,始终坚持“鱼渔并授”。一是技能培训“输技能”。结合贫困户、大户的具体情况和意愿,邀请专业技术人员采取集中办班培训、现场指导培训、上门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,开展花椒、蔬菜、油橄榄、畜禽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,培训农村贫困人员1000余人,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户在种养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,让农民从“体力型”向“技能型”转变,增强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脱贫致富的能力。二是科技指导“做支撑”。成立“果蔬油渔禽游”6个产业发展指导组,聘请果树、蔬菜、水产等领域专家,对全区和贫困村产业发展进行科技指导,加大引导扶持力度,隆兴镇天佑村油橄榄、太和镇晒经村和渭沱镇化龙村花椒等产业渐成规模。三是全程服务“做保障”。发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优势,按照一个脱贫村一个技术专家团,一名贫困户一名技术人员的要求,确保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全程到户。
三、优化 “驱动马车”。合川区积极争取从补助、贷款两方面,全面弥补贫困户资金缺乏的空缺,从根本上保障贫困户发展产业。一是财政投入“强引领”。安排市级切块到区县的农业产业发展资金571.74万元和林业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资金195万元优先用于贫困村、贫困户,落实1000万元资金用于市级贫困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争取社会捐资200万元帮助贫困村发展扶贫产业,贫困村发展油橄榄、花椒、无花果等扶贫产业1万余亩,带动贫困户增收。针对扶贫产业对“插花”贫困户覆盖不高、带动不强的问题,投入900万元,累计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。二是金融扶贫“破难题”。广泛宣传金融扶持政策、开展主动上门服务,用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、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、扶贫小额信贷等金融支持措施,为贫困户贷款,全覆盖解决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资金信贷难问题。
四、配强 “引领马车”。围绕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,坚持把优秀干部派往最前沿、把党员作用发挥到一线,着力提升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能力。一是选优配强帮扶队伍。从区级部门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12名、驻村工作队员24名,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一村一队,同时在310个非贫困村成立以镇街班子成员为组长、机关和村社干部为成员的驻村工作组,实现贫困群众结对帮扶全覆盖。二是不断提升帮扶能力。对扶贫干部进行扶贫业务和产业发展、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,提高扶贫干部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能力,更好地帮助贫困村破解发展瓶颈、培育致富产业。三是切实提升帮扶实效。发挥驻村工作队、第一书记、帮扶干部的作用,切实解决产业扶贫过程中主动性不强、怕担风险、产品滞销等问题,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动脑筋、想办法、谋出路、图发展。
政策法规处